麻城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毛威的办公桌上,常年摆着三样东西:翻得卷边的刑法典、贴满便利贴的案件台账、印着“守正初心”的青瓷茶杯。自2013年穿上检察制服那天起,这个“90 后”检察官在刑检一线深耕十载,用 1000 余件刑事案件的办理量、一摞摞烫金的荣誉证书 ——麻城市“政法工作先进个人”,黄冈市检察机关“优秀公诉人”“优秀辩手” ,黄冈市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”“全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人才库成员”等,在平凡的岗位上刻下了不平凡的印记。
红旗下的誓言:把政治底色擦得锃亮
“正人先正己”七个字,被毛威用红笔写在工作笔记的扉页。每次开会学习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他的笔记本上总会出现密密麻麻的批注,连标点符号的修改痕迹都清晰可见。有同事打趣说:“毛主任的学习笔记能直接当教材。” 他却严肃回应:“咱们手握司法权,政治这根弦松不得。”
在办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时,一名涉案人员家属深夜打来电话,暗示愿出重金“了解案情”。毛威当即按下录音键,一字一句道:“我是共产党员毛威,也是承办检察官。案件进度请关注检察院公告,其他话不必多说”。 挂掉电话,他在工作日志上写下:“守住底线,就是守住检察徽章的温度。”
从检十余年,他办理的案件涵盖故意杀人、黑恶犯罪、网络犯罪等多种类型,每一份审查报告都附带长达数十页的证据链分析图。同事们记得,有一次办理重大复杂案件时,他连续2个月加班加点,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。当最终形成的200余册卷宗码放起来时,他笑着说:“这才是咱检察官的‘军功章’。”
公诉席上的锋芒:在荆棘丛中开辟正义之路
对毛威而言,加班加点是常态。曾有一年夏天办理一起重大案件时,正值酷暑,他和办案团队在档案室查找案卷,汗水浸透制服又被体温烘干,在后背留下盐渍。同事劝他休息行下,他喝下一口冰镇矿泉水说:“没事!咱们多发现一个证据漏洞,法庭上就少一分争议。”
2020年春天,毛威接手“扫黄打非・净网 2020”专项行动中的一起要案——林某某等 16人利用互联网开设赌场、组织淫秽表演案。这起横跨多省的网络犯罪案件,涉案人员众多、电子数据繁杂,仅电子数据、聊天记录就达 200G。
接到任务后,他第一时间提前介入,在公安局办案点连续三天研判案情,用三色笔梳理出“主播分级”“资金分流” 等关键线索,精准提出提前介入意见。审查起诉阶段,他创新“犯罪环节切片法”,将人员、技术、资金三条链条拆解为23个证据模块,高效完成审查工作。
庭审中,面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,毛威当庭出示境内资金转账记录等证据,有力驳斥争议点,最终16名被告人全部认罪认罚。该案的办理还推动了本地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,彰显了检察环节全链条打击网络犯罪的决心。
群众心中的暖阳:让司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
“办案如同治病,既要切除病灶,更要调理机能。” 这是毛威常挂在嘴边的话。2022年办理一起诈骗案时,被害人是位70岁的独居老人,毕生积蓄被骗光后卧病在床。毛威三次上门听取意见,每次都拎着水果牛奶。得知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查案件进度,他手绘了简易流程图贴在老人家墙上,上面留着自己的手机号:“随时打给我,哪怕是半夜。” 最终,不仅帮老人追回部分损失,还针对养老诈骗频发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,推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。
去年他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时,发现肇事司机与被害人家庭因赔偿问题矛盾激化。冒着雨雪,他先后六次组织调解,最终促成双方和解。当被害人儿子握着他冻得通红的手说“谢谢”时,他哈着白气笑了:“这双手握过太多卷宗,能握住人心才最有意义。”
十年磨一剑,初心映检徽。如今的毛威依然保持着刚入职时的习惯,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,对着镜子整理检察制服。当朝阳透过窗户洒在他胸前的检徽上,总能折射出两种光芒——一种是法律的锐利,一种是人性的温暖。这光芒里,藏着一位青年检察官对公平正义的执着,更映照着新时代检察人 “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”的赤子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