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7日,麻城市检察院青年读书班第十四期学习培训会上,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,他是该院公认“超长待机”的笔杆子,是省市多项荣誉奖励的“收割机”,是年轻人眼里的“材料大神”,他就是麻城市检察院检委会委员、机关党委副书记、四级高级检察官检察官饶学兵。
饶学兵从事检察调研工作近30年,先后在《检察日报》、《湖北日报》、《黄冈日报》等新闻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500余篇,在《人民检察》《检察调研与指导》《检察日报》等法制期刊报刊发表调研论文200余篇,写作经验十分丰富。“调研文章写作的成果之道并不神秘,无非就是五多:多收集,多思考,多写作,多联系,多总结。”饶学兵向年轻检察干警传授道。
一、多收集:自进检察院以来,他每天坚持看报,特别是《检察日报》,基本上做到一张不漏,快速浏览后,再将认为有借鉴意义的调研文章和通讯稿件裁剪下来收录,至今已收录调研和宣传稿件50多本。“每当写作起来感到有困难时,我就翻阅下收集的别人写的好的文章,给自己写作提供借鉴,开启我的写作思路,深感受益匪浅。”
二、多思考:饶学兵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,对刊登检察机关调研文章的期刊特点如数家珍。他强调大家要先搞清楚每样期刊杂志刊载文章的类型,再根据自己稿件的类型来有的放矢地投稿。例如《检察工作》,偏重实践性,设置的栏目较多,紧贴基层院检察工作实际。《检察调研与指导》偏重业务案例,一般要求有比较典型的案例加上好的经验做法。《检察日报》“实务”栏目,要求文章有内涵、有特色、做法有成效。其次,要多分析检察工作的某一个时期的重点、热点和难点来撰写调研文章,当前就要围绕四大检察工作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、难点、热点来做文章。
三、多写作:从事调研是一件极消耗脑细胞的工作,但当一篇好的稿字写出来,特别是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的时候,那滋味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。日常工作中,看到好的案例都可以尝试把它记录下来,多想想这个案子的本身和背后折射的问题,以点带面地进行写作。
四、多联系:要主动加强与论文投送的有关编辑部联系,这个论文收到没、能否发表,还要哪些需要修改,修改之后询问是否满意,同时还要多请教,在编辑面前时要把自己当学生,努力赢得编辑的好感。其次,还要经常与上级院对口部门联系,多请示多汇报,对好的素材,相互协作,资源共享,既实现双赢,又增进感情。
五、多总结:要总结已被期刊和报刊采用发表的论文,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。要总结反思未被采用的论文的不足之处在哪里,为何被编辑枪毙,下次如何吸取教训,提高采用率。
此次培训,进一步启迪了青年干警的思想,鼓足了大家参与调研写作的动力,大家纷纷表示,通过饶学兵的讲授,调研文章不再神秘而困难,希望能够努力在思想和行动上向前辈靠拢。
今年以来,麻城市检察院高度重视检察调研工作,着力打造四项精品,即:精品典型案例、精品检察建议、精品法律文书、精品调研文章。采取了强有力举措,成立了以青年读书班为主体的调研宣传工作小组,下发了29项调研论文课题;制定了奖励机制和实施方案,充分激发干警的创作热情。
“我在文字岗位工作了一辈子,即便不舍,但总有退休的一天,希望大家能接过我手中的接力棒,奋力拼搏,多写稿,写好稿,出精品,共创麻城检察院美好的明天。”饶学兵饱含期待地说道。